新的引擎機油一般多呈現黃褐色,但為什麼車輛保養時漏下的舊油都是黑色的呢?機油變黑是不是就表示它已經劣化變質了呢?相信許多人在更換機油時都有此疑問。在釐清機油變黑問題前,首先應先了解主要造成機油變黑的原因:

◎機油本身氧化變質:引擎的工作溫度相當的高,若是使用抗氧化性差的劣質機油,油品就會越快氧化變黑,且易有油泥或是膠狀等沉積物的生成,對引擎產生有害影響。

◎引擎積碳:車輛若長時間走走停停,引擎工作溫度變化大,易使得燃油燃燒不完全而產生積碳。機油中含有清淨劑、分散劑之成分,能使不易溶解的油泥、積碳等沉積物懸浮並均勻分散於機油中,因此,若剛換進去的引擎機油迅速變黑,可能表示其清淨效果佳,能有效清潔舊油中無法帶走的積碳顆粒。

◎換油時有舊油殘留:若舊油未洩漏完全或部分殘留於油道中、亦或機油濾芯未做更換,都會使得剛換進去的新油受到汙染而呈現黑色。

要確認是否需更換機油並不建議透過顏色來作唯一判別標準,機油變黑並非表示其已氧化變質,也有可能是機油清淨分散性良好,或是受到舊油汙染所造成。經由黏度、含水量、金屬含量的檢測是較為客觀的方式,但總體來說,選用大品牌具有公信力之機油產品,並定期保養更換新油,則無須過多擔心。例如AUTO+ HI-TECH系列,採用全合成基礎油並添加優異的抗氧化劑,產品具備良好的熱氧化穩定性,可確保其於高溫運轉時仍不易劣化變質,提供引擎長時間絕佳保護。

機油中泡沫的生成可能與零件設備有關,像是密封不良、漏氣、油箱管路設計不當及潤滑油噴濺速度過快等;或是機油受到污染引起,包括燃油、水、灰塵及磨耗金屬顆粒等。一般引擎機油需具備良好的消泡特性,以AUTO+機油為例,全系列產品均添加一定比例的消泡劑,可使曲軸攪動引起的泡沫在短時間內消除,確保油品潤滑之穩定性。泡沫若累積過多,會降低潤滑效能,造成引擎機件之磨損。

◎消泡劑的作用原理:

消泡劑可均勻的分散在潤滑油中,因其表面張力小於機油,當機油起泡時,可使泡沫之表面張力呈不平衡而破滅,避免泡沫之累積。而一旦油品受到水、灰塵、磨耗金屬顆粒等污染,機油的表面張力會降低,使得機油中的泡沫無法快速消退,若機油累積的泡沫過多,即表示引擎內部或機油中已受到污染,建議更換機油。

◎是否可自行添加消泡劑?

不建議,一般機油的配方中已含有多種添加劑像是清淨分散劑、抗磨劑、抗氧化劑、防銹、抗腐蝕劑、消泡劑等,其添加劑含量並非越多越好,如AUTO+引擎機油是綜合多項測試結果才取得之最佳平衡配方,若是自行添加消泡劑等可能會造成機油清淨性能的下降,產生過多灰分,造成引擎內沈積物的堆積,對引擎內部相關零件產生有害影響。

機油在選擇的過程中,黏度是相當重要的指標之一,而黏度簡單來說,即是指流體流動的難易程度,如黏稠的蜂蜜與稀薄的水相比,黏度相對較高。目前機油黏度等級多以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(SAE)所訂定的標準分類,可分為單級機油(如SAE 20、30)及複級機油(如5W-30、10W-40、5W-40等),現今市面上的機油多以複級黏度為主,其適用範圍廣,可適合各種季節溫度。其中W為Winter之簡稱,用來代表機油冷車啟動的難易程度,數字越小,低溫流動性越好;W後者的數字則可判斷機油於高溫下的油膜厚度,數字越大,表其在高溫的油膜韌度越強。

機油黏度的選擇除考慮車的新舊程度外,也可參考氣候、操作習慣及負荷程度來做選擇。一般來說,新車的汽缸與活塞間隙小,密合度良好,適合黏度較低、流動性佳的油品,如AUTO+ 的HI-TECH 5W-30 (汽油車專用)及C3 5W-30(汽、柴油車皆可適用);舊車引擎受到磨損,間隙變大,則可視其車齡、車況來選用黏度較高的油品如HI-TECH 5W-40、10W-40、5W-50等,其強韌的油膜可有效保護引擎,避免磨損更趨嚴重,同時增加密封性能,減緩引擎吃機油的現象。

Q1. 機油的黏度是不是越高越好?

黏度高低並不等於機油品質的好壞,機油黏度的選擇應依車齡、車況、操作習慣及氣候環境等因素為依據,並不是越高越好。選用的機油黏度若是過高,其油品的流動性較差且摩擦阻力大,會造成循環速率變慢,導致冷卻及散熱效果下降且易增加燃油的消耗。選用機油黏度時,應以車廠建議為基準,再視車況及個人駕駛習慣微幅調整。

Q2. 目前新車多推薦使用低黏度機油,但是他的抗磨保護性夠嗎?

現今新車引擎精密度高,活塞與汽缸閉間隙緊密,多推薦低黏度機油如5W-30,強調節能的日系車廠也開始推薦使用0W-20的產品,其低溫流動性良好,冷車啟動時可快速汞送至各部位潤滑,減少啟動磨損機率,且可有效降低油耗,提升燃油經濟性。但多數人仍會擔憂低黏度機油在引擎高溫運轉時,是否會因油膜厚度不足,造成磨損。其實現今添加劑技術純熟,且合成油使用越來越普及,在正常情況下對引擎之保護並無須擔憂,像是AUTO+ 的HI-TECH 5W-30(汽油車專用)及C3 5W-30 (汽、柴油車皆可適用)特別添加酯類合成油及精選抗磨添加劑,高溫時仍可維持良好的抗氧化及抗磨能力,提供引擎絕佳保護。

「我的車子會吃機油怎麼辦?」相信很多車主都會有此疑問,其實汽車於行駛一段時間後,會有部分的機油消耗,這是正常的現象,但如果消耗的機油過量,甚至低於油尺的下限刻度了,這時就要特別注意汽車引擎是否有哪裡出現狀況。欲觀察機油消耗的程度,首先要學會以正確的方式進行量測,檢查機油刻度時建議將車輛停置於平坦處,發動引擎至工作溫度後,熄火冷卻,待數分鐘等機油回流後再進行量測。機油的油位應於油尺上下刻線間最為適合,過高會導致機油進入汽缸燃燒,且增加油耗,過低則會有潤滑不足,造成引擎機件磨損之可能性。

機油消耗異常可能與車輛引擎及駕駛狀況有關:

◎車輛引擎狀況

(1)引擎相關機件的磨損:
活塞環和汽缸壁或是導管和汽門間磨損情形若是過於嚴重,會導致機件間的間隙變大,機油易流入燃燒室中燃燒,也就是俗稱的燒機油現象,此時排氣管會冒出藍白煙。其實引擎經長時間運轉後免不了會有磨損之情形,此時可視情況選用較高黏度的機油來增加其保護及密封效果,但若是吃機油的情況仍未改善或過於嚴重,則建議檢查並更換相關零件,避免損耗情形更加嚴重。
(2)墊片或油封老化:
車輛在長時間高溫運轉下,引擎內外部機件間的橡膠墊片及油封會逐漸老化,降低密封效果,進而造成機油的滲漏。

◎駕駛狀況

(1)重負荷及高速行駛:
引擎在重負荷及高轉速運轉時,引擎內部溫度會升高,造成機油黏度下降且容易蒸發,此時機油易從活塞環或汽門油封滲入燃燒室,增加機油的耗損。
(2)長時間怠速或頻繁的加速減速:
引擎於怠速運轉時,機油仍持續在循環運作,以至於雖然里程數不高但機油損耗情形卻較為明顯,另若是常常急遽的加速減速或是在市區走走停停的駕駛狀態下,也都容易造成機油的提早老化。

想降低機油消耗過大的問題除定期檢查相關零件磨損狀況、改善駕駛習慣外,更換機油時可選擇全合成產品如AUTO+ C3及HI-TECH系列,合成油較礦物油具備更高的黏度指數、低揮發特性及剪切穩定性,可減少蒸發損失並提供穩定黏度,有效降低機油消耗過多的問題。